對于中國為什么沒有千億級的餐飲企業這個問題,有一種論述值得思考:不是缺少雄心,而是缺少耐心;不是缺少創新,而是不尊重創新。
該有的都有了,卻沒能做到更好,這是不少餐飲人遇到的困擾,從大餐飲品牌到小餐廳老板,正視經營管理的不足之處,補齊短板,才能做大做強。
在餐飲經營管理中,有三種思想經常占據餐飲人大腦,這種“流氓思想”經常會干擾人做出正確認知和判斷,看看你有沒有?
1.餐飲業特殊論
很多人過分強調餐飲業的個性化,認為各有各的做法,各有各的成功。
這是手工業的思維邏輯,實際上餐飲業根本就沒有那么神秘,也沒有那么復雜,復雜多是因為落后的生產工藝產生的不確定性。
而這些年,餐飲業通過量化把美食的美味變得可控,鹽 到幾克,油溫 到了幾度。
在一些管理標準化程度高的企業,美味品質得到持續的穩定,并且簡單。企業經營的產品不同,但方法是相同的,濃縮精華就是6個字:成本、效率、體驗。
不論搞什么變革創新,都要圍繞這三個原則,脫離了這6個字,都是做無用功,都是耍流氓。
2.創新的偏差
IT界有一句俗語,叫“不要重新發明輪子”。意思是不要重復做前人做過的事情,應該利用前人打好的基礎,繼續向前拓展未來??傆行┤似珶嶂杂诟?ldquo;重復建設”,喜歡以身試坑,把失敗當經驗。
其實,那點失敗的經驗,根本比不上“基礎管理科學”的一點皮毛。經營決策時,科學管理就是指南針。
一個餐飲企業,只有十來家店的規模,卻學習海底撈的阿米巴經營模式,把自己公司拆解成不同的利益部門,彼此之間協作都要購買服務。
這是一個典型的違背管理科學的案例。海底撈是為了解決效率,一家小公司拆解成不同的部門,恰恰是降低了效率。
跳出“成本、效率、體驗”三原則的創新,是沒有出路的。
3.雞賊心理
雞賊是北京方言,指小氣、吝嗇,上不得臺面,或特別能算計,特別摳門,暗藏私心的意思。
餐飲人應該考慮資本、技術、人才。食材舍不得升級,拼命降低成本;研發舍不得花錢,而去抄襲;設備升級舍不得花錢,拼拼湊湊。
這樣,不論是產品和管理,都沒有優勢,節約一點成本,卻降低了產品質量和整體效率,因小失大,何談做好?
更新前廳的管理系統,升級供應鏈,更新后廚設備,都可以降低人力成本,提升生產效率,而雞賊心理是決策的拖油瓶。
總之,餐飲業并不特殊,和其他產業一樣,有自己的規律,一樣有各種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。
解決問題需要創新方法,借助科學的管理,敢于突破思想慣性和局限。另外,應結合自身具體情況,不能一味抄襲,適合自己的改變才有價值。